愛國 創業 求實 奉獻
1949年,新中國成立之初,全國石油產量只有12萬噸,國家經濟建設所需要的石油基本依賴進口,連街上的公共汽車都因缺油而背上的了煤氣包甚至木炭。毛主席詢問李四光:“我國天然石油這方面的遠景怎么樣?”李四光分析了中國的地質條件,表示深信在我國遼闊的大地下蘊藏有豐富的石油資源。
1955年,石油部成立松遼石油勘探局,并開始在松遼平原上進行石油資源鉆探。1958年7月,在黑龍江省安達縣任民鎮以東14公里處打得第 一口基準井——松吉一井一無所獲。同年8月,松基二井僅見到了少量的油氣顯示。前兩口基準井出師不利。
1959年9月26日,在經歷了松基一井、松基二井的鉆探失敗后,位于大同高臺子附近的松基三井噴出了工業油流。此時即將迎來建國十周年大慶,遂以“大慶”命名油田。
1960年初,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來自祖國各地的5萬名石油工人挺進東北松嫩平原。開啟了“寧肯少活20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的石油會戰,也開啟了大慶油田連續27年年產5000萬噸的輝煌歷史。
1979年12月14日,大慶油田所在地設府建市,命名大慶市。依靠豐富的石油資源,幾代大慶人白手起家、艱苦創業,40年,荒原上崛起一座現代化的宜居之城。大慶地區生產總值從1979年的35.7億元發展到2018年的2801.2億元,增長了77倍;建成區面積由44.8平方公里拓展到247.4平方公里,戶籍人口由94萬增加到273萬。
2019年,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、大慶建市40周年的賀信中強調——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,希望大慶油田全體干部職工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大力弘揚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,不斷改革創新,推動高質量發展,肩負起當好標桿旗幟、建設百年油田的重大責任,為實現“兩個一百年”奮斗目標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!
在大慶油田開發史上,不但哺育出了以“愛國、創業、求實、奉獻”為精髓的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,也衍生出了一滴油、抽油機模型等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工藝禮品。
小小一滴油,一部大慶史。一滴油工藝禮品取自大慶第 一口油井——松基三井油流中的一滴原油。將其鑲嵌于水晶玻璃體中制作而成。一滴油工藝禮品是能代表大慶特色的文化符號,是能代言大慶形象的城市名片?,F已成為大慶市民饋贈外地親朋的上佳禮品,成為黨委政府各種政務活動的大慶市禮……曾跟隨大多任大慶市委書記走進央視,向全世界人民宣介大慶、展示大慶.....【查看更多】
聚焦行業內實時動態,網羅工藝品海量信息